婚禮風俗體現出每個地方的文化特色,在結婚前應當了解清楚當地的風俗文化,那么北方地區(qū)的結婚風俗是怎樣的呢?我們來通過文字的了解給大家展示北方婚俗背后的文化吧。
結婚當天被叫做“正日子”,一般由新郎家選擇;“待客日”則由新娘家定,一般比正日子早三四天。女方家長也要大擺宴席,招待來賓。新人還需給來賓敬酒。一般新郎與新娘要等到結婚當天才可以見面。
結婚當天迎親越早越好,有“搶頭”一說。新郎來接親的人必須是單數,娶回老婆就湊成了雙數,人數最好是控制在十幾人。
新娘在娘家要坐在新被子上,俗稱“坐?!?,接新娘子的時候,女方娘家人會來堵門,一是圖個熱鬧,再者也是急下新郎。出門前一對新人要吃長壽面和荷包蛋,而且要互喂。還有抓錢幣,最后是集體照相、合影。
北方人送親很有講究,女兒出家門前父母是會躲起來的,但新娘的哥哥或者弟弟必須要去,并且要牽著“馬兒”走一段路,這叫送姐姐或者妹妹。不管多么喜慶的事,新娘子也得哭,這會讓娘家人富裕,叫做“灑金豆子”。
新娘必須給男方父母改口叫爸媽,當然改口費是有大紅包的,一般是封1001元,寓意“千里挑一”,主持完婚禮后就是鬧洞房了。俗話說“新婚三天無大小”,人們也喜歡熱鬧。酒席上新人要輪番敬酒。
結婚三天后新郎陪新娘回娘家,丈母娘家會請家中叔叔輩和兄弟輩的陪客,對于新郎來說,一輩子也就這一天有資格坐在主賓席上,一般講究天黑才準備動身回家,在以前抬頭看不到屋頂的房梁才吉利。
在北方結婚和在南方結婚,一些風俗上的體現可是大有不同的,如果有新人即將結婚,了解一下當地的風俗情況還是很有必要的。